目前,北京各區“幼升小”入學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隨之而來的各種“幼升小”銜接班的招生廣告異?;馃?。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培訓機構招生簡章上的學習內容和難度也已經達到小學二年級上半學期水平,而有些家長已經提前一年就給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6月4日《北京青年報》)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幾乎每一次升學,仿佛都意味著家長和學生們的身心將會面臨一場“折磨”。且不光北京如此,全國各地的大中城市恐怕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這已經成為了一種令各方都頭疼的教育頑癥。雖有國家和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千般努力,但要想徹底解決千軍萬馬爭奪有限且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這一根本問題,卻也遠非短時之功。這也是為什么五花八門的課外培訓班如此火爆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幼升小”銜接班為例,一個暑假十幾次課程卻動輒幾千元、上萬元的培訓費用,以及內容和難度達到小學二年級的課程設置,難道作為家長,他們不知道心疼自己手里的錢,不知道心疼自己的孩子?其實不然,依筆者這個“過來人”的淺見,這里面實在是充滿了太多別無選擇的無奈。因為邁過了“幼升小”這道十分初級的門檻之后,家長們想得最多的恐怕就應該是六年之后的“小升初”了。
那么,“小升初”拼的又是什么呢?其實絕大多數拼的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畢竟所謂電腦派位的升學名額在一些優質初中當中實在是過于有限,絕大多數招生名額其實早已被名目繁多的“提前招生”給占用殆盡了,又有哪位家長敢于寄希望于小得可憐的電腦派位幾率?在這種狀況之下,又有哪一位家長敢于不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升入小學之前便提前做好打算?而且,如此分析之后,還會有人覺得家長提前一年為孩子報“幼升小”銜接班有什么可奇怪的嗎?
筆者女兒當年就讀的小學對應著三四所初中,其中只有一所是各方面都十分優秀的優質重點初中。為了“安全”起見,筆者也是違心地從小學一年級起就狠下心來并且違背女兒意愿地給她報了各種課外班。后來的事實證明了筆者當初的決策是多么“英明”,因為這唯一的一所優質初中最終接收電腦派位的名額僅僅是一個班而已,而且這還是在政策高壓下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其余學生全部是通過各種提前招生手段從各個小學“抓”來的“牛孩”。
所以,在筆者看來,含“幼升小”銜接班在內的各種課外培訓班之所以如此火爆,其關鍵并不在于家長們如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只是因為除此之外,他們別無更好選擇。而最根本的原因依然還是優質教育資源在分配上的極不均衡,以及相關教育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不嚴與走樣。